:美国滥施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不少国内外贸企业也可能面临着挑战。为应对美滥施关税影响,商务部加大力度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产品拓内销,指导行业协会、重点商超、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与外贸企业携手并进、共渡时艰。
我们看到,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已经纷纷开始行动。从实体商超到线上平台都在想办法。如何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销?怎样帮助外贸商品丝滑进入国内市场?一起看大家做出的努力。
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此外,阿里、抖音电商、快手、盒马、叮咚买菜、唯品会、91家纺、震坤行等14家电子商务平台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8方面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从全国各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各地已向平台提供约1200家有内销需求企业名单。
永辉超市、华润万家、武商集团、物美等企业将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使外贸产品以最快速度上架与消费者见面。联商网、蚂蚁商联等零售联盟将以全渠道赋能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拓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永辉超市已开通“绿色通道”,15天极速上架。此外,还在客流聚焦度高的店面设立内外贸一体化商品展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品质国货好物,激发购买活力。
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安徽将举办电子商务平台招商会,重庆将组织电商资源对接大会,浙江将开展“外贸国货严选”活动。
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促进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慢慢地加强中国外贸、中国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不断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在当前形势下,有咋样的现实意义?来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 万喆: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拓内销的决策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实质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激活内需潜力。
第二个,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配置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和收入的增长。外贸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进入内销市场以后,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闲置产能,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它也是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能更加进一步更好地稳定就业市场。
第三个是政策乘数效应最大化。比方说京东采购计划覆盖营销、物流、金融全链路。盒马也开辟24小时入驻通道,缩短审核周期到行业的极限。从测算来看,每1元的财政投入可撬动的社会资本是远高于传统基建投资的成熟效应的。
为超过2万亿元的外贸产能寻找新出口,这和产业链区风险的战略目标也是高度契合的。当外贸企业将国际市场的标准反哺国内,当零售渠道用数字化能力重构产销关系,中国消费市场或将在阵痛中迎来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这不仅仅是对冲外部风险的应急之策,更是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的必经之路。